【王昌龄的资料简介】王昌龄(约698年-约756年),字少伯,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杜甫并称为“盛唐三杰”。他以边塞诗和闺怨诗著称,作品风格清新俊逸,情感真挚,被誉为“诗家夫子”、“七绝圣手”。他的诗歌在唐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王昌龄生平简介
| 项目 | 内容 |
| 姓名 | 王昌龄 |
| 字 | 少伯 |
| 出生年份 | 约698年 |
| 去世年份 | 约756年 |
| 籍贯 | 汴州(今河南开封) |
| 所处朝代 | 唐代(盛唐) |
| 职业 | 诗人、官员 |
| 代表作品 | 《出塞》《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等 |
| 诗歌风格 | 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语言简练 |
| 诗歌体裁 | 五言、七言绝句为主 |
二、王昌龄的主要成就
1. 边塞诗的代表人物
王昌龄的边塞诗题材广泛,内容多描写边疆战事、将士情怀及战争带来的苍凉感。其诗作如《出塞》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成为千古名句,展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和平的渴望。
2. 闺怨诗的开创者
他善于描写女性心理,尤其是思妇、离妇的情感,如《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这类诗作细腻动人,富有感染力。
3. 七言绝句的典范
王昌龄在七言绝句方面造诣极高,被后人尊为“七绝圣手”,其诗作节奏明快、意境深远,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
4. 仕途坎坷但诗名远扬
他早年仕途不顺,多次贬谪,但始终未放弃文学创作。晚年虽生活困顿,却仍坚持写作,留下大量优秀诗篇。
三、王昌龄的历史评价
- 唐代文坛:他是盛唐时期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与李白、杜甫齐名。
- 后世评价: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称其为“诗家夫子”,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也高度评价了他的诗歌艺术。
- 文学地位:王昌龄的作品被收录于《全唐诗》,并在历代诗选中频繁出现,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对象。
四、王昌龄的经典诗句摘录
| 诗句 | 出处 |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出塞》 |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芙蓉楼送辛渐》 |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从军行》 |
|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塞下曲》 |
|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 《闺怨》 |
五、总结
王昌龄作为唐代杰出的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更是一位关注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的文学巨匠。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