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价值量由什么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尤其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具有核心地位。理解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商品交换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也就是说,生产某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了它的价值量。这一理论揭示了商品交换中“等价交换”的本质,并为分析商品价格、货币流通以及资本积累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总结
| 决定因素 | 含义 | 说明 |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 这是衡量商品价值量的核心标准,反映了整个社会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平均劳动时间 |
| 劳动生产率 | 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 | 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低;反之则越高 |
| 技术水平 | 生产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手段和工具 | 技术进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
| 劳动强度 | 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付出的体力或脑力劳动量 | 劳动强度越大,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劳动量越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可能减少 |
二、进一步解释
1.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是商品价值量的唯一决定因素。它不是指个别生产者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而是指在某一时期内,整个社会生产该商品所需平均的劳动时间。例如,如果某工厂用较短的时间生产出一件衣服,而其他工厂需要更长时间,那么这件衣服的价值量应以社会平均时间为准。
2. 劳动生产率的影响: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单位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因此其价值量也会下降。这解释了为什么某些商品的价格会随时间下降。
3. 劳动强度与技术的关系:虽然劳动强度也会影响价值量,但通常情况下,技术进步对价值量的影响更为显著。技术的提升不仅提高了效率,还降低了单位产品的成本。
三、结论
商品的价值量主要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劳动生产率、技术水平和劳动强度等因素则通过影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间接影响价值量。理解这些因素对于分析市场经济、商品流通以及资本积累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