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前三回概括】《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一部讽刺小说,全书以科举制度为背景,揭露了封建社会中士人阶层的种种丑态。前三回主要介绍了故事的开端和主要人物的出场,为全书奠定了讽刺与批判的基调。
一、
第一回:王冕家贫志高,不愿入仕途
本回以元末名士王冕的故事开篇,讲述了他自幼聪慧,但因家境贫寒,未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但他勤奋好学,自学成才,最终成为一代文人。王冕拒绝出仕,表现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也为后文讽刺士人追逐功名埋下伏笔。
第二回:范进中举,喜极而疯
范进是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多年苦读却屡试不第。在一次乡试中终于考中举人,欣喜若狂,竟然精神失常。这一情节深刻讽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功名的极度追捧。
第三回:周进落魄,终得功名
周进是一个年过半百的秀才,一直未能中举,生活困顿。后来在一位老友的帮助下,进入贡院考试,意外中举,从此飞黄腾达。他的经历揭示了科举制度下“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现实,也反映出社会对读书人的扭曲期待。
二、表格总结
| 回目 | 主要人物 | 故事概要 | 主题思想 |
| 第一回 | 王冕 | 贫寒出身,自学成才,拒绝入仕 | 反映士人对功名的态度,奠定讽刺基调 |
| 第二回 | 范进 | 中举后喜极而疯 | 揭露科举对人性的摧残,讽刺社会风气 |
| 第三回 | 周进 | 落魄多年,终得功名 | 揭示科举制度下的命运起伏,讽刺社会虚伪 |
通过前三回的描写,《儒林外史》已经初步展现了其讽刺与批判的主题,为后续更深层次的社会剖析打下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