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每回内容概括1至15回】《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作者吴敬梓以犀利的笔触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下的种种弊端,描绘了士人阶层的虚伪、贪婪与堕落。以下是对《儒林外史》前15回内容的简要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全书的开端部分。
一、
《儒林外史》开篇以“楔子”引出全书主题,借王冕之口点明功名富贵对人性的腐蚀。随后通过多个故事片段,展现了不同人物在科举制度下的命运起伏,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与道德沦丧。前15回主要围绕几位典型人物展开,如周进、范进等,他们或因科举而发迹,或因功名而迷失自我,反映出整个士人阶层的精神状态。
二、表格:《儒林外史》1至15回内容概括
| 回目 | 内容概要 |
| 第一回 | 楔子:王冕出身寒微,自幼聪慧,不愿为官,隐居山中。他劝诫世人不要沉迷功名,为全书定下讽刺基调。 |
| 第二回 | 周进年过半百仍未中举,屡试不第,受尽冷眼。后得商人资助,终中举,步入仕途,从此春风得意。 |
| 第三回 | 范进中举前穷困潦倒,妻子骂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中举后喜极而疯,众人哄骗其清醒,后被封为知县。 |
| 第四回 | 高翰林与严贡生争执,暴露官场腐败。严贡生仗势欺人,最终因贪污被革职。 |
| 第五回 | 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后态度大变,从辱骂到巴结,体现趋炎附势之态。 |
| 第六回 | 周进在贡院哭晕,众人怜悯,助其中举。后升官,但依旧虚伪做作。 |
| 第七回 | 范进辞官归乡,受到乡邻吹捧,生活奢靡,逐渐丧失本性。 |
| 第八回 | 张铁臂自称“侠客”,实则行骗,被识破后逃亡。反映江湖骗子横行。 |
| 第九回 | 匡超人初入京,尚有良知,后受世俗影响,渐失本心,成为虚伪之人。 |
| 第十回 | 马二先生游历江南,见世风日下,感叹人心不古。 |
| 第十一回 | 庄征君避世不出,拒绝功名,保持清高,象征理想人格。 |
| 第十二回 | 王玉辉鼓励女儿殉夫,体现礼教对人性的压抑与扭曲。 |
| 第十三回 | 杜少卿淡泊名利,不愿应试,与妻子一同游山玩水,追求自由生活。 |
| 第十四回 | 蘧公孙与张俊民交好,后因利益冲突反目,揭示人际关系中的虚伪与算计。 |
| 第十五回 | 虞育德与庄绍光谈论学问,强调读书应求真知,反对空谈八股。 |
三、结语
《儒林外史》前15回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的社会场景,深刻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与异化。这些故事不仅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阅读这些章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功名”与“道德”的矛盾关系,以及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