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又称什么】“十里”是一个常见的中文单位,常用于描述距离或行政区划。在不同的语境中,“十里”可能有不同的别称或解释。以下是对“十里又称什么”的详细总结。
一、
“十里”是古代中国常用的长度单位,1里等于500米,因此10里即为5000米。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十里”也有不同的称呼或别名,如“十程”、“十驿”等。此外,在地名中,“十里”也常作为地名的一部分,如“十里铺”、“十里河”等,表示某个地点距起点的距离。
在现代汉语中,“十里”更多地被用作一种文化符号,常见于诗词、地名和民间说法中。虽然其实际长度已不再广泛使用,但在某些地区或特定语境下仍保留着传统意义。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定义 | “十里”是中国古代长度单位,1里=500米,10里=5000米 |
| 别称/别名 | 十程、十驿、十段、十道(根据语境) |
| 现代使用 | 常见于地名(如十里铺、十里河)、文学作品、民间说法 |
| 历史背景 | 古代交通、行政划分中常用,如驿站制度中的“十里一驿” |
| 文化意义 | 表示一段距离,带有诗意与地域特色,如“十里长亭” |
| 实际应用 | 现代多用于地理名称或文学表达,不常用作精确测量单位 |
三、结语
“十里”不仅是古代的长度单位,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地域信息。了解“十里又称什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在日常生活中,虽然它不再是标准计量单位,但其在文学、地名和民俗中的影响依然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