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缨是什么意思】“请缨”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战争背景,常用来形容主动请求承担重任或参与战斗。这个词语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常被用于现代语境中,表达一种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精神。
一、
“请缨”一词最早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的是赵国名将廉颇在面对秦国威胁时,主动请缨出战的故事。后来,“请缨”逐渐演变为一种象征性语言,表示主动请战、承担责任或接受挑战。
在现代,“请缨”多用于描述一个人愿意承担重要任务,尤其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表现出责任感和使命感。它不仅用于军事领域,在职场、学习、社会服务等场合也常被使用。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请缨 |
拼音 | qǐng yīng |
出处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字面意思 | “请”指请求,“缨”指古代将士的帽带或武器,引申为战事 |
引申义 | 主动请战、承担责任、接受挑战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也可用于口语中表达责任感 |
情感色彩 | 积极、正面,体现勇敢与担当精神 |
常见搭配 | 请缨出征、请缨上阵、请缨赴任 |
现代应用 | 职场、学习、志愿服务等领域,表示主动承担责任 |
近义词 | 请战、请命、请命出征 |
反义词 | 推诿、逃避、退缩 |
三、结语
“请缨”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无论是在古代战场还是现代社会,这种精神都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