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甄选问答 >

心猿意马历史典故

2025-11-28 03:18:15

问题描述:

心猿意马历史典故,真的急需帮助,求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28 03:18:15

心猿意马历史典故】“心猿意马”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心思不专一、情绪波动大,难以安定。这个成语源自佛教思想与道教文化的结合,带有浓厚的哲学意味和文学色彩。

在古代文献中,“心猿意马”最早见于佛经和道家典籍,后来被广泛应用于诗词、小说及日常语言中。它形象地比喻人的内心像猿猴一样跳跃不定,思绪如马般奔驰不止,难以控制。这一典故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心理状态的深刻观察,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修身养性的重视。

一、成语释义

词语 含义
心猿 比喻心思跳动不安,难以静止
意马 比喻意念奔驰不定,无法专注
心猿意马 形容心思不集中,情绪波动大,难以安定

二、出处与演变

出处 内容简述
《五灯会元》 佛教禅宗典籍,提到“心猿意马”作为修行障碍的比喻
《庄子·外篇》 虽未直接使用该词,但有类似“心若悬旌”的表达,强调心神不定
《西游记》 明代小说中孙悟空被称为“心猿”,体现其性格多变、难以驯服
《红楼梦》 曹雪芹用“心猿意马”描写人物内心的纷乱与矛盾

三、文化内涵与应用

方面 内容
哲学意义 反映了古人对“心性”的关注,强调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文学表现 多用于描写人物心理变化或情感冲突,增强作品感染力
现代使用 常用于形容人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含义 与“心猿意马”的关系
心不在焉 心思不在当前的事情上 类似,但更侧重注意力缺失
三心二意 心思不专一,犹豫不决 与“心猿意马”有相似之处
心神不宁 内心不安定,情绪波动 更强调情绪层面的不安

五、总结

“心猿意马”不仅是对心理状态的形象描述,更是传统文化中对人性、修行和自我管理的深刻思考。它提醒人们要注重内心的修养,保持心境的平和与专注。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帮助我们认识并改善自身的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