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委而去的而的用法】在古汉语中,“而”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连词,具有多种语法功能。在成语“相委而去”中,“而”字的用法尤为典型,常被学习者关注和讨论。本文将对“相委而去”的“而”字进行详细分析,并通过总结与表格形式展示其用法。
一、词语背景简介
“相委而去”出自《世说新语·德行》:“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但更常见的是在《陈太丘与友期》中出现:“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这句话的意思是:朋友(陈太丘)与我约定同行,却丢下我独自离开。
其中“相委而去”中的“而”是一个典型的连词,表示承接或转折关系。
二、“而”的基本用法总结
| 用法类型 | 释义 | 示例 | 在“相委而去”中的作用 |
| 连接两个动作 | 表示前后动作的连续或顺承 | 吾尝终日而思矣 | 表示“委”之后紧接着“去”,即“丢下我后离开” |
| 表示转折 | 相当于“却”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此处不适用,但说明“而”有转折含义 |
| 表示并列 | 相当于“并且” | 民以食为天,而衣亦不可少 | 不适用于此句 |
| 表示递进 | 相当于“而且” | 学而不思则罔 | 不适用于此句 |
三、“相委而去”中“而”的具体分析
在“相委而去”中,“而”连接的是两个动词结构:“委”和“去”。这两个动作之间存在一种先后关系,即“先丢下,然后离开”。
从语义上来看,“而”在这里起到了“承接”的作用,表示动作的连续发生,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然后”或“接着”。
因此,“相委而去”可以理解为“相互丢下然后离开”,强调了“丢下”和“离开”之间的紧密联系。
四、其他类似用法举例
为了帮助更好地理解“而”的不同用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 句子 | “而”的用法 | 解释 |
|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 表示转折 | “而”相当于“却” |
| 学而时习之 | 表示承接 | “而”表示“并且” |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 表示并列 | “而”相当于“并且” |
| 余闻而愈悲 | 表示承接 | “而”表示“然后” |
五、总结
“相委而去”中的“而”是一个典型的连词,主要起到承接两个动作的作用,表示“丢下之后离开”。在古文中,“而”字的用法多样,需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其具体含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而”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语法功能,掌握这些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表格总结:
| 词语 | “而”的用法 | 功能 | 例句 |
| 相委而去 | 承接 | 表示前后动作的连续 | 相委而去 |
| 学而时习之 | 并列/承接 | 表示“并且” | 学而时习之 |
| 人而无信 | 转折 | 表示“却” | 人而无信 |
|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承接 | 表示“然后” |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
如需进一步探讨“而”在其他文言文中的用法,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