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联大都有哪些大学】在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西北联合大学"(简称“西北联大”)是一段重要的历史篇章。它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由多所高校联合组建,旨在保存教育火种、延续学术传统。那么,西北联大到底包括哪些大学呢?本文将对此进行简要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西北联大的组成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北平、天津等地的高校面临严重威胁。为了保护教育资源,部分高校开始内迁。1938年4月,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三校合并,成立了“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简称“西北联大”。随后,又有其他高校陆续加入,形成了一个涵盖文、理、工、农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二、西北联大包含的大学
以下是西北联大历史上曾参与或隶属于其体系的主要高校:
| 序号 | 高校名称 | 成立时间 | 所属地区 | 备注 |
| 1 | 国立北平大学 | 1928年 | 北京 | 后改为“西北大学” |
| 2 | 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 1902年 | 北京 | 后为“陕西师范大学”前身 |
| 3 | 国立北洋工学院 | 1903年 | 天津 | 后为“天津大学”前身 |
| 4 | 国立东北大学 | 1923年 | 辽宁沈阳 | 战时迁至西安,后独立建制 |
| 5 | 国立河南大学 | 1912年 | 河南开封 | 曾并入西北联大,后独立 |
| 6 | 国立兰州大学 | 1946年 | 甘肃兰州 | 虽成立较晚,但与西北联大有渊源 |
> 注:上述学校中,部分是战前已存在的高校,在抗战期间因迁校而加入西北联大体系;也有部分是在西北联大解散后独立发展的高校。
三、西北联大的历史意义
西北联大不仅是战时高等教育的一次重要尝试,也为后来的高校发展奠定了基础。许多高校在这一时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了大批人才。虽然随着战争结束,西北联大逐渐解体,但它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
四、结语
综上所述,西北联大并非单一的大学,而是由多所高校联合组成的教育机构。它不仅承载着战火中的教育希望,也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了解西北联大的组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那段特殊时期的教育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