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功不受禄的含义】“无功不受禄”是一句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无功而受禄,祸也。”意思是:没有做出贡献或取得成果,就不应该接受别人的赏赐或好处。这句话强调了公平、责任与回报之间的关系,提倡人们要通过努力和付出获得相应的回报,而不是不劳而获。
在现代社会中,“无功不受禄”不仅是一种道德观念,也是一种行为准则。它提醒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要脚踏实地,努力奋斗,而不是依赖他人给予的恩惠。同时,它也警示人们不要轻易接受不属于自己的利益,以免造成不公平的现象。
“无功不受禄”强调的是“有功才有得”,即只有在付出努力、取得成果之后,才能理所当然地接受回报。这一原则体现了公平、责任与感恩的价值观,有助于构建健康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
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来源 | 《左传·宣公十五年》 |
| 原文 | “无功而受禄,祸也。” |
| 含义 | 没有功劳就不应接受赏赐或好处 |
| 核心思想 | 努力付出才能获得回报,反对不劳而获 |
| 现代意义 | 强调公平、责任与感恩,倡导积极进取 |
| 应用场景 | 工作、学习、人际交往等 |
| 警示作用 | 避免因不劳而获引发的不公平现象 |
| 文化价值 | 体现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具有教育意义 |
通过理解“无功不受禄”的含义,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自身的行为与责任,做到知行合一,真正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