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文言文】“卧薪尝胆”是一个广为流传的历史典故,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讲述了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在失败后忍辱负重、发奋图强的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的精神。
一、原文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记载,吴越两国长期争霸,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被迫到吴国为奴,受尽屈辱。回国后,他为了报仇雪耻,每天睡在柴草上,并在房梁上悬挂苦胆,吃饭时先尝苦胆,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耻辱和仇恨。经过多年的努力,最终灭掉了吴国,实现了复国大业。
二、文言文原文与现代白话对照表
| 文言文原文 | 现代白话翻译 |
| 越王勾践,会稽之败也,乃以余民,身自耕作,妻自织,食不重味,衣不重采。 | 越王勾践在会稽之战失败后,带领剩余的百姓,亲自耕种,妻子亲手纺织,饮食不重复味道,衣服不穿两层颜色。 |
| 三年不治其事,不修其功,而日有忧色。 | 三年没有治理国家事务,也没有建立功绩,却每天都面带忧虑之色。 |
| 勾践曰:“吾不欲有天下之名,而欲得天下之利。” | 勾践说:“我不想要天下的名声,只想得到天下的利益。” |
| 于是,乃命太宰嚭,遣使于吴,求成。 | 于是,命令太宰嚭,派使者去吴国请求讲和。 |
| 吴王夫差许之。 | 吴王夫差答应了。 |
| 勾践遂入吴,为吴臣,居三年,不得见。 | 勾践于是进入吴国,成为吴国的臣子,居住了三年,无法见到吴王。 |
| 勾践归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皆尝之;饮食不重味,衣无重彩。 | 勾践回国后,亲自劳作,日夜思考,把苦胆放在座位上,无论坐卧都尝一尝;饮食不重复味道,衣服不穿两层颜色。 |
| 每出,必令左右持剑,以防刺客。 | 每次外出,必定让左右随从拿着剑,以防刺客。 |
| 于是,越国大治,兵强马壮,遂伐吴。 | 于是,越国政治清明,兵力强大,最终讨伐吴国。 |
三、故事启示
“卧薪尝胆”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告诉我们:
- 忍辱负重:面对失败和屈辱,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 发奋图强:在逆境中不断努力,才能实现目标。
- 警钟长鸣:时刻提醒自己不忘过去的教训,保持清醒头脑。
四、总结
“卧薪尝胆”是中华文化中关于毅力与复国精神的经典故事,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古代的历史背景,还能从中汲取宝贵的精神力量。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国家发展,“卧薪尝胆”的精神都是值得传承和发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