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不能屈的事例是什么】“威武不能屈”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是面对强权或威胁时,不低头、不屈服,保持气节和尊严。这一精神在历史上有很多典型事例,体现了人物的坚定意志与高尚品格。
以下是一些“威武不能屈”的经典事例,以加表格的形式展示:
一、
“威武不能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推崇的一种人格品质,强调在面对压迫、威胁或诱惑时,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向权力低头。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古代士人身上,也广泛存在于历史上的各个阶层和领域。无论是文臣武将,还是普通百姓,都有不少因坚守气节而被后人敬仰的人物。
这些事例不仅展示了个人的道德勇气,也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正直、忠诚、勇敢等美德的高度重视。
二、事例表格
| 序号 | 人物 | 朝代 | 事例简介 | 原因/背景 | 结果/影响 |
| 1 | 文天祥 | 宋末 | 元军南下,文天祥被俘,拒绝投降,写下《正气歌》并最终英勇就义。 | 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誓死不降。 | 成为民族英雄,后世敬仰其气节。 |
| 2 | 谭嗣同 | 清末 | 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拒绝逃亡,甘愿牺牲,留下“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之语。 | 面对慈禧太后镇压,不愿苟活,选择殉道。 | 激励后人追求变革与理想。 |
| 3 | 王阳明 | 明代 | 被贬龙场驿期间,仍坚持讲学、修心,不为权势所动。 | 面对宦官刘瑾迫害,不屈服于政治压力。 | 成为心学大师,影响深远。 |
| 4 | 诸葛亮 | 三国 | 在蜀汉危难之际,坚持北伐,不为曹魏的威逼所动摇。 | 面对强大的魏国压力,始终忠于蜀汉,鞠躬尽瘁。 | 被誉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范。 |
| 5 | 岳飞 | 南宋 | 被秦桧构陷,含冤而死,临终前仍高呼“还我河山”。 | 面对朝廷内部的奸佞,不屈服于权谋,坚持抗金大业。 | 成为忠君爱国的象征,后世敬仰。 |
| 6 | 苏武 | 西汉 | 出使匈奴被扣,十九年不降,牧羊北海,始终坚守国家气节。 | 面对匈奴的威逼和诱惑,始终不改初心。 | 被称为“苏武牧羊”,千古传颂。 |
| 7 | 司马迁 | 西汉 | 因为李陵事件受宫刑,仍坚持完成《史记》。 | 面对酷刑和羞辱,不屈服于命运,坚持著书立说。 | 《史记》成为史学巨著,影响深远。 |
三、结语
“威武不能屈”不仅是历史人物的精神写照,更是中华文化中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它鼓励人们在困境中坚守信念,在压迫中保持尊严。这些事例提醒我们:真正的强大,不在于外在的权势,而在于内心的坚定与操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