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狗烹是什么意思】“兔死狗烹”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原意是指兔子死了,猎狗就被烹煮吃掉了。后来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却被抛弃、杀害或遭到清算。常用于形容在事业成功后,对曾经出力的人不再重视,甚至加以迫害。
一、成语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兔死狗烹 |
| 出处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
| 原意 | 兔子死了,猎狗被烹煮 |
| 比喻义 | 成功后抛弃或伤害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 |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权力斗争、利益关系变化等情境 |
| 情感色彩 | 贬义,带有讽刺意味 |
二、典故背景
“兔死狗烹”最早来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故事。勾践在吴国失败后,卧薪尝胆,最终复国成功。他重用范蠡和文种两位贤臣,最终灭掉吴国。然而,在国家安定后,勾践却听信谗言,将文种赐死,而范蠡则选择隐退。后人便用“兔死狗烹”来形容这种“功成身退,反遭清算”的现象。
三、使用示例
1. 历史人物:韩信在刘邦建立汉朝后被贬为淮阴侯,最终被吕后设计杀害,是“兔死狗烹”的典型例子。
2. 现代职场:有些公司中,员工在项目成功后被裁员,也被视为“兔死狗烹”的现实版。
3. 政治领域:一些政客在权力稳固后,对曾经支持自己的人进行打压,也常被形容为“兔死狗烹”。
四、总结
“兔死狗烹”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深刻的社会现象。它提醒人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要警惕权力的诱惑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同时也警示人们,成功之后不应忘本,应善待曾经共事的人。
| 关键点 | 说明 |
| 成语含义 | 成功后抛弃或伤害曾帮助过自己的人 |
| 历史来源 | 《史记》中越王勾践与文种、范蠡的故事 |
| 现实应用 | 多用于描述职场、政治、商业中的背叛现象 |
| 价值观提醒 | 成功不能忘记初心,善待他人 |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相关历史故事,可继续查阅《史记》或其他古代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