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指的是什么】《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由清代乾隆年间组织编纂,是古代中国文献整理的巅峰之作。它不仅在内容上涵盖了中国古代大量的典籍,而且在编纂方法、分类体系和保存方式上也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一、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清朝乾隆皇帝下令编纂的一部大型丛书,历时近十年完成。该书共收录了从先秦到清初的各类书籍3400余种,共计约7.9万卷,约3.6亿字,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故称“四库”。其目的是为了整理和保存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同时也用于巩固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由纪晓岚等人主持,采用严格的筛选标准,对所收书籍进行校勘、分类与整理。虽然在编纂过程中也有不少书籍被禁毁或删改,但整体上仍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名称 | 《钦定四库全书》 |
| 编纂时间 | 清代乾隆年间(1773年—1782年) |
| 编纂目的 | 整理、保存中国古代典籍,弘扬儒家思想 |
| 主持人 | 纪晓岚等学者 |
| 收录书籍数量 | 3400余种 |
| 总卷数 | 约7.9万卷 |
| 字数 | 约3.6亿字 |
| 分类体系 | 经、史、子、集四部 |
| 作用 | 保存古代文献,推动文化传承 |
| 争议 | 部分书籍被禁毁或删改 |
三、结语
《四库全书》不仅是古代中国图书整理的典范,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尽管其编纂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政治因素,但它仍然为中国古代文献的保存与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我们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对《四库全书》进行数字化保护,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到这部伟大的文化瑰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