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时怎么读】“巳时”是古代中国用来表示时间的一种方式,属于十二时辰之一。对于不了解传统历法的人来说,“巳时”听起来可能有些陌生,甚至不知道它的正确读音和含义。本文将对“巳时”的读音、含义及对应的现代时间进行详细说明,并通过表格形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一、巳时的读音
“巳时”的拼音是 sì shí。其中:
- “巳”字读作 sì,第四声。
- “时”字读作 shí,第二声。
需要注意的是,“巳”字在汉字中并不常见,很多人可能会误读为“yǐ”或“xǐ”,但正确的读音应为 sì。
二、巳时的含义
“巳时”是中国古代用于纪时的十二时辰之一,对应的是每天的上午9点到11点之间。根据《周易》中的说法,十二时辰分别与地支相对应,分别是:
- 子时(23:00 - 1:00)
- 丑时(1:00 - 3:00)
- 寅时(3:00 - 5:00)
- 卯时(5:00 - 7:00)
- 辰时(7:00 - 9:00)
- 巳时(9:00 - 11:00)
- 午时(11:00 - 13:00)
- 未时(13:00 - 15:00)
- 申时(15:00 - 17:00)
- 酉时(17:00 - 19:00)
- 戌时(19:00 - 21:00)
- 亥时(21:00 - 23:00)
三、巳时的由来
“巳”在地支中排第六位,属蛇。古人认为“巳”代表“已成”之意,象征事物已经完成一定的阶段,因此“巳时”也被视为一天中精力较为充沛、适合工作的时段。
四、巳时对应的现代时间
| 时辰 | 对应时间(24小时制) | 说明 |
| 巳时 | 9:00 - 11:00 | 上午9点至11点,又称“日上”、“早阳” |
五、总结
“巳时”是古代中国纪时系统中的一个时辰,读作 sì shí,对应现代时间的 上午9点到11点。它不仅是一个时间单位,也蕴含着传统文化中的意义。了解“巳时”的读音和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时间观念和生活节奏。
小贴士:
如果你对“巳时”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的“时辰”制度,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节气、民俗中的应用。这不仅能增加知识,还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