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度外释义】“置之度外”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不听。增遂去,未至彭城,疽发背死。项王闻之,怒曰:‘吾闻范增贤,今不用,是失天下也。’于是遣使召之,增已死。于是项王大怒,欲杀韩信。”后人据此提炼出“置之度外”的说法,意指将某事或某人完全置之不理、不予考虑。
在现代汉语中,“置之度外”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某些事情毫不在意,甚至完全不在意后果,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它既可以用于正面的豁达心态,也可以用于负面的冷漠行为,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置之度外”是一个表示态度的成语,强调将某事或某人完全放在一边,不加以考虑或重视。这个成语在不同语境下可以有不同的含义:
- 在积极语境中,它可能代表一种洒脱、淡泊的心态;
- 在消极语境中,它可能意味着一种冷漠、不负责任的态度。
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准确理解其含义。
表格展示
| 词语 | 拼音 | 释义 | 用法 | 同义词 | 反义词 | 出处 |
| 置之度外 | zhì zhī dù wài | 将某事或某人完全放在一边,不加考虑 | 常用于描述对事情的态度 | 不以为意、漠不关心 | 认真对待、高度重视 | 《史记·项羽本纪》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置之度外”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一种态度的体现。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