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敲月下门全诗】“僧敲月下门”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是千古传诵的经典名句。这首诗虽不为大众熟知,但其中“僧敲月下门”的意境深远,成为文学史上著名的“推敲”典故,体现了古人对诗歌语言精雕细琢的精神。
一、原文
《题李凝幽居》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如下:
>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拜访友人李凝时所见的幽静景象,通过“僧敲月下门”这一细节,展现出一种清幽、淡泊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二、关键信息表格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诗名 | 《题李凝幽居》 |
| 作者 | 贾岛(唐代) |
| 出处 | 原诗中“僧敲月下门”一句,后被广泛引用 |
| 名句 |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 典故 | “推敲”故事源于此句,体现诗人对用词的反复斟酌 |
| 诗体 | 五言律诗 |
| 主题 | 表现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
| 意境 | 清幽、寂静、自然和谐 |
| 精神内涵 | 强调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艺术追求 |
三、延伸理解
“僧敲月下门”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因其画面感强,更在于它背后的故事。据传,贾岛在写“僧敲月下门”时,曾犹豫是用“推”还是“敲”,最终决定用“敲”,因为“敲”字更能体现深夜来访的动静对比,也更符合诗意的节奏与意境。这个“推敲”的故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也成为后人创作时精益求精的典范。
四、结语
“僧敲月下门”不仅是古诗中的一个精彩瞬间,更是文人精神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仍需保持对美的感知和对语言的敬畏。贾岛的创作态度,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