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原诗及译文】一、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送柴侍御》。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情与安慰,强调虽然身处异地,但山水相连、明月共照,情感依旧相通。诗句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古人对友情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本篇内容将围绕该诗句的原诗、作者背景、诗意解析以及译文进行整理,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便于理解与记忆。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诗句出处 | 《送柴侍御》——唐代·王昌龄 |
| 原诗全文 |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
| 作者简介 | 王昌龄(约698—756),字少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言绝句,风格含蓄而富有哲理。 |
| 创作背景 | 此诗为王昌龄送别好友柴侍御时所作,表达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寄寓友情超越地域的深意。 |
| 诗句含义 | “青山一道同风雨”:两地虽隔山川,却共享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明月照耀之处,何曾分你我之界?寓意友情深厚,心心相印。 |
| 译文解释 | 沅江水路连着武冈,送你离去并不觉得悲伤。 青山之间风雨相同,明月之下何曾是两个故乡?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安慰与宽慰。 |
| 艺术特色 | 语言凝练,意境开阔,借自然景物抒发情感,体现“以景托情”的传统诗歌手法。 |
| 文化意义 | 被后世广泛引用,常用于表达友情、思乡或跨地域的情感联系。 |
三、结语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不仅是王昌龄送别诗中的经典之作,更是中华文化中友情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即使身处异地,只要心存牵挂,便能跨越距离,共赏同一轮明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