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夺天工的成语意思是什么意思】“巧夺天工”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技艺高超、精妙绝伦的事物。它不仅表达了对工艺或艺术的高度赞赏,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与人工结合之美的赞叹。
以下是对该成语的详细解析:
一、成语解释
| 词语 | 含义 |
| 巧 | 精巧、巧妙 |
| 夺 | 超过、胜过 |
| 天工 | 自然的造化,指大自然的杰作 |
整体含义:
“巧夺天工”原意是说技艺非常精巧,几乎可以与自然的杰作相媲美,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自然的产物。现多用来形容手工技艺、艺术品或建筑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精湛的制作水平。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见于《晋书·王羲之传》:“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后人谓之‘书池’。王羲之书‘兰亭序’,笔势飘逸,有若神助,真可谓‘巧夺天工’。”
- 用法:多用于赞美工艺品、书法、绘画、建筑等领域的杰出作品。
- 例句:
- 这座古建筑的雕刻技艺真是巧夺天工。
- 她的手工艺品设计独特,堪称巧夺天工。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词语 |
| 近义词 | 精雕细琢、鬼斧神工、炉火纯青 |
| 反义词 | 匠气十足、粗制滥造、生硬呆板 |
四、使用注意
1. “巧夺天工”强调的是“人工”与“自然”的对比,不能用于形容人的外貌或性格。
2. 一般用于具体事物,如艺术品、手工艺品、建筑等,不宜泛用。
3. 在现代语境中,也可用于形容某种创意或构思极为巧妙,令人惊叹。
五、总结
“巧夺天工”是一个充满美感和敬意的成语,常用于表达对技艺或艺术作品的极高评价。它不仅体现了对工匠精神的尊重,也展现了中华文化中对“自然与人工和谐统一”的追求。
| 成语 | 巧夺天工 |
| 拼音 | qiǎo duó tiān gōng |
| 释义 | 技艺精巧,胜过自然 |
| 出处 | 《晋书·王羲之传》 |
| 用法 | 赞美工艺、艺术或建筑 |
| 近义词 | 鬼斧神工、精雕细琢 |
| 反义词 | 粗制滥造、匠气十足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巧夺天工”这一成语的含义与用法,帮助我们在日常交流与写作中更加准确地运用这一词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