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一语出自哪里】一、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是一句常用来形容品德高尚、举止文雅之人的成语。这句话并非出自某一部经典古籍的完整句子,而是由两个独立的典故组合而成。
“谦谦君子”最早见于《诗经·小雅·角弓》:“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恶也。”后在《论语》中也有类似表达,强调君子应具备谦逊的美德。
“温润如玉”则源于《礼记·聘义》中对玉的赞美:“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这里用玉的温润特性比喻君子的品德。
因此,“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是后人将两种传统美德融合而成的表达方式,常用于赞美一个人既有谦逊的品格,又有温和的气质。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出处 | 含义 | 说明 |
| 谦谦君子 | 《诗经·小雅·角弓》 | 指谦虚有礼、待人宽厚的君子 | 原意为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后引申为君子应有的谦逊态度 |
| 温润如玉 | 《礼记·聘义》 | 比喻君子的品德如玉般温润柔和 | 玉象征美德,温润代表内在的修养与包容 |
| 整体出处 | 非出自同一典籍 | 综合了“谦谦君子”和“温润如玉”的含义 | 为后人结合传统美德形成的一种文学表达 |
三、结语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虽非出自某一具体文献,但其内涵深厚,融合了儒家文化中对君子人格的理想追求。这一说法在现代仍广泛使用,用以赞美那些内外兼修、品德高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