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古今异义】《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写的一篇山水游记,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石潭的清幽景色,表达了作者在贬谪生活中的孤寂与感慨。在学习这篇古文时,了解其中词语的古今意义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以下是对《小石潭记》中部分常见词语的古今异义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呈现,帮助读者更清晰地掌握这些词汇的变化。
一、古今异义词总结
1. 潭
- 古义:指水深而清澈的水池。
- 今义:泛指各种大小的水池或水域。
- 示例:“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潭”为水池)
2. 清
- 古义:清澈,形容水的透明度。
- 今义:常用于形容环境、心情等的纯净。
- 示例:“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清”形容水的清澈)
3. 冽
- 古义:寒冷、凉爽。
- 今义:较少使用,多用于书面语或特定语境。
- 示例:“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冽”意为水寒)
4. 许
- 古义:表示约数,相当于“左右”。
- 今义:表示允许或许可。
- 示例:“潭中鱼可百许头。”(“许”为“左右”之意)
5. 居
- 古义:停留、居住。
- 今义:多指住所或居住的地方。
- 示例:“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居”为“停留”之意)
6. 以
- 古义:用来表示原因或方式,如“因为”、“用”。
- 今义:多作介词,表示“用”或“凭借”。
- 示例:“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以”表示原因)
7. 乐
- 古义:感到快乐。
- 今义:多指情绪上的愉悦。
- 示例:“心乐之。”(“乐”为“感到快乐”)
8. 凄
- 古义:凄凉、冷清。
- 今义:多用于形容悲伤或哀伤的情绪。
- 示例:“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凄”带有冷清之意)
9. 怆
- 古义:悲伤、悲痛。
- 今义:较少使用,多用于书面语或诗词中。
- 示例:“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怆”表达内心的悲伤)
10. 去
- 古义:离开。
- 今义:前往、到某地。
- 示例:“乃记之而去。”(“去”为“离开”之意)
二、古今异义词对照表
| 词语 | 古义 | 今义 | 示例句子 |
| 潭 | 水深而清澈的水池 | 各种大小的水池或水域 | 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 清 | 水的清澈 | 环境或心情的纯净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
| 冽 | 寒冷、凉爽 | 较少使用,多用于书面语 |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 许 | 表示约数,左右 | 允许或许可 | 潭中鱼可百许头。 |
| 居 | 停留、居住 | 住所或居住的地方 |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
| 以 | 因为、用 | 用、凭借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 乐 | 感到快乐 | 情绪上的愉悦 | 心乐之。 |
| 凄 | 凄凉、冷清 | 悲伤、哀伤 |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 怆 | 悲伤、悲痛 | 较少使用,多用于书面语 |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 去 | 离开 | 前往、到某地 | 乃记之而去。 |
通过以上总结和表格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小石潭记》中许多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已发生变化,但它们在古代文言文中的意义依然值得我们深入体会。了解这些古今异义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也能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情感与写作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