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多舞的来历的知识有哪些】婆罗多舞(Bharatanatyam)是印度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古典舞蹈之一,起源于南印度的泰米尔纳德邦。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承载着深厚的宗教、哲学和文化内涵。以下是关于婆罗多舞来历的一些重要知识总结。
一、
婆罗多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年左右,最初由寺庙中的“达萨拉塔”(Dasas或Devadasis)女性表演,她们是献身于神庙的舞者,负责在宗教仪式中通过舞蹈向神灵表达敬意。这种舞蹈融合了《吠陀经》、《摩诃婆罗多》等经典文献中的故事与哲学思想。
婆罗多舞以其严格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拉格”)和节奏感著称,强调身体的协调性和精神的专注。其动作被称为“巴尔塔”(Bhava),包括手势(“哈斯塔”)、姿态(“卡亚”)和眼神(“达什”的一部分)。
在20世纪初,随着印度独立运动的兴起,婆罗多舞逐渐从寺庙走向公众舞台,并被重新定义为一种国家文化遗产。如今,它不仅是印度文化的象征,也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认可和学习。
二、表格展示:婆罗多舞的来历知识
| 项目 | 内容 |
| 起源地 | 南印度,主要在泰米尔纳德邦 |
| 历史时期 | 可追溯至公元前200年左右 |
| 初期角色 | 寺庙中的“达萨拉塔”(Devadasis)女性舞者 |
| 文化背景 | 源自印度教传统,结合《吠陀经》、《摩诃婆罗多》等经典 |
| 表演目的 | 宗教仪式、敬神、讲述神话故事 |
| 动作特点 | 强调手势(Hasta)、姿态(Kaya)、眼神(Drishti) |
| 表情系统 | “拉格”(Raga)与“拉塔”(Rasa)相结合,表现情感 |
| 发展阶段 |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从寺庙走向社会舞台 |
| 现代地位 | 印度国家文化遗产,国际知名古典舞蹈 |
| 代表人物 | 如 Rukmini Devi Arundale 等推动复兴的艺术家 |
三、结语
婆罗多舞不仅是印度文化的瑰宝,更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的历史跨越千年,从神圣的宗教仪式演变至今的国际舞台,展现了印度文化的深厚底蕴与艺术生命力。了解婆罗多舞的来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这一独特艺术形式背后的文化与精神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