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蚍蜉撼大树什么意思啊】“蚍蜉撼大树”是一句非常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群体试图去做一件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尤其是那些力量悬殊、实力差距极大的情况下,依然强行挑战强大的一方。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调张籍》诗中:“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意思是:蚂蚁想要摇动大树,简直是自不量力。
一、成语解释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蚍蜉撼大树 |
| 拼音 | pí fú hàn dà shù |
| 出处 | 唐·韩愈《调张籍》 |
| 释义 | 比喻力量微小的人去挑战强大的对象,是自不量力的行为。 |
| 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多用于贬义 |
| 近义词 | 自不量力、螳臂当车、以卵击石 |
| 反义词 | 力所能及、量力而行、知难而进 |
二、成语来源与背景
“蚍蜉撼大树”最早出现在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中。当时,韩愈在批评一些人对他的文学成就进行无端指责时,用“蚍蜉撼大树”来形容这些人的行为,认为他们就像蚂蚁一样,妄图撼动一棵大树,显得极为可笑和不自量力。
三、使用场景与示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批评他人不自量力 | “他想靠几个人就对抗大公司,简直是蚍蜉撼大树。” |
| 描述力量悬殊的对比 | “虽然他努力了,但面对强大的对手,依然是蚍蜉撼大树。” |
| 教育孩子要量力而行 | “你要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要做蚍蜉撼大树的事情。” |
四、总结
“蚍蜉撼大树”是一个具有强烈讽刺意味的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不自量力、盲目挑战强大势力的人或行为。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应理性判断自身的能力,避免做出无意义的努力。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不妨想想:你是在“蚍蜉撼大树”,还是在“量力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