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挂书的故事内容概括】“牛角挂书”是一个古代关于勤奋好学、刻苦读书的典故,出自《新唐书·李密传》。故事讲述的是隋朝时期,李密年少时非常勤奋好学,常常骑在牛背上读书,把书卷挂在牛角上,一边赶路一边学习。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赞扬那些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坚持学习的人。
一、故事
李密是隋朝时期的一位学者和官员,自幼聪慧好学。他家境贫寒,但并不因此放弃求知。为了能够随时随地读书,他常常将书籍挂在牛角上,骑着牛去上学或外出。途中,他一边赶路一边阅读,从不浪费时间。这种勤奋的精神让他最终成为一位有才学的人,并在后来的政治生涯中有所建树。
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执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勤奋读书者的尊重。
二、关键信息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故事名称 | 牛角挂书 |
| 出处 | 《新唐书·李密传》 |
| 主人公 | 李密(隋朝) |
| 故事背景 | 隋朝时期,李密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 |
| 核心情节 | 李密骑牛时将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读 |
| 表现精神 | 勤奋、刻苦、珍惜时间 |
| 后世影响 | 成为鼓励学习的典范,象征刻苦求学的精神 |
| 文化意义 | 赞扬了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学习的品质 |
通过“牛角挂书”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知识的重视以及他们克服困难、追求进步的决心。这种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