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鹪鹩是什么意思】一、
“鹪鹩”是一个汉语词语,源自古代文献,常用于文学或典故中。它指的是小型鸟类,通常象征着弱小、隐忍或不被重视的存在。在《庄子》等古籍中,“鹪鹩”常被用来比喻人生短暂、志向微小或处境艰难。现代语境中,“鹪鹩”较少使用,但在文学、诗词或文化研究中仍有其特定含义。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词语名称 | 鹪鹩 |
拼音 | jiāo liáo |
字义解释 | 小型鸟类,多指体形较小的鸟,常象征弱小或隐忍 |
出处 | 《庄子·逍遥游》等古代文献 |
文化象征 | 象征人生短暂、志向微小、处境艰难或低调隐忍 |
现代使用频率 | 较少,多见于文学、诗词或文化研究中 |
常见用法 | 多用于典故、比喻或文学描写,较少作为日常用语 |
相关成语/典故 | “鹪鹩巢林,不过一枝”(出自《庄子》) |
三、补充说明:
“鹪鹩”一词在古文中常与“大鹏”形成对比,以突出个体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例如,《庄子·逍遥游》中提到:“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这表明即使是最小的生命也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同时也强调了自然界的宏大与个体的有限。
因此,“鹪鹩”不仅是对一种鸟类的描述,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古人对生命、自由和境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