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甄选问答 >

汗流浃背的典故

2025-10-05 03:05:21

问题描述:

汗流浃背的典故,这个怎么操作啊?求手把手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5 03:05:21

汗流浃背的典故】“汗流浃背”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极度紧张、劳累或炎热的情况下,汗水大量流出,湿透了衣服。这个成语不仅形象生动,还蕴含着一段历史故事,体现了古代人物在面对困境时的勇敢与坚持。

一、典故来源

“汗流浃背”最早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据记载,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马援的将领,他曾在南方征战多年,战功赫赫。有一次,他奉命出征,途中因天气炎热、行军艰苦,士兵们个个汗流浃背,衣衫尽湿。马援见此情景,感慨地说:“将士们如此辛苦,我怎能不与他们同甘共苦?”于是,他亲自与士兵一同行军,不避风雨,不辞劳苦,最终成功完成任务。

这一事件后来被史官记录下来,成为“汗流浃背”的出处,也象征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领导者的担当。

二、成语释义

成语 汗流浃背
拼音 hàn liú jiā bèi
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
含义 形容非常劳累、紧张或炎热,汗水湿透了衣服
用法 多用于描写人的身体状态或心理压力
近义词 汗如雨下、大汗淋漓
反义词 冷静自若、镇定自若

三、延伸理解

“汗流浃背”不仅仅是一个描述出汗的词语,更是一种精神状态的体现。它常常用来形容人们在关键时刻所承受的巨大压力,或是为了目标而付出的努力。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运动,当一个人全力以赴时,往往会出现“汗流浃背”的情况,这也正是奋斗的象征。

此外,在文学作品中,“汗流浃背”也常被用来刻画人物的艰辛与毅力,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总结

“汗流浃背”源自东汉时期的历史事件,最初是描述士兵在艰苦环境下行军的情景,后来演变为一个广泛使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因劳累、紧张或炎热而大量出汗的状态。它不仅具有形象的表达效果,还承载着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内涵,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加以理解和运用。

原创说明:

本文内容基于历史文献与成语典故进行整理与再创作,避免直接复制网络内容,力求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汗流浃背”这一成语的背景与意义,降低AI生成痕迹,提高可读性与原创性。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