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原文节选及翻译】一、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是古代文学中非常著名的一句名言。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早年的光阴已经过去,但晚年依然可以有所作为,不要因为过去的失败或遗憾而放弃未来的机会。
这句话常被用来鼓励人们在遭遇挫折后,仍要保持希望,积极面对人生的新阶段。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思想,也反映了儒家“自强不息”的精神。
本文将对原文进行节选,并提供准确的翻译,同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含义与用法。
二、原文节选及翻译
原文 | 翻译 | 释义 |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 东方的太阳已经落下了,但傍晚的阳光仍然不晚。 | 比喻早年时光已经过去,但晚年仍有希望和机会。 |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年老时更应奋发图强,怎能改变坚定的心志? | 强调即使年老,也要保持斗志,不轻言放弃。 |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困境中更加坚强,不丧失远大的志向。 | 表达在逆境中坚持理想、不屈不挠的精神。 |
三、总结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不仅是一句富有哲理的古文句子,更是现代人面对人生低谷时的一种精神鼓励。它提醒我们:过去的错误或失败无法挽回,但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可能。
在实际生活中,这句话常用于激励他人或自我鼓励,尤其是在经历挫折、面临挑战时,能够给予人们继续前行的力量。
四、延伸思考
问题 | 思考方向 |
这句话是否适用于所有人生阶段? | 可以,但需结合实际情况和个人心态。 |
“桑榆”指的是什么? | “桑榆”指夕阳下的树影,象征晚年或晚景。 |
为什么这句话至今仍被广泛引用? | 因为它蕴含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
如需进一步了解《滕王阁序》全文或相关历史背景,可参考《全唐文》或相关文学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