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尽杀绝,成语解释。】“斩尽杀绝”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对敌人或对手进行彻底的消灭,不留任何余地。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在战争、斗争或竞争中采取极端手段,以确保完全胜利或消除所有威胁。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斩尽杀绝 |
拼音 | zhǎn jìn shā jué |
释义 | 彻底消灭敌人或对手,不留活口。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今人之为政者,多不务本,惟事诛杀,使民不安,其势日危,非所以安国也。”虽未直接使用“斩尽杀绝”,但思想相近。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强调彻底性与残酷性。 |
近义词 | 杀戮殆尽、一网打尽、穷追猛打 |
反义词 | 宽大为怀、仁至义尽、手下留情 |
感情色彩 | 贬义词,带有强烈的暴力和冷酷意味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战争背景 | 在这场战役中,敌军被我军斩尽杀绝,无一幸免。 |
商业竞争 | 厂家为了打压对手,采取了斩尽杀绝的手段。 |
文学作品 | 小说中描绘了一个无情的统治者,对反对者斩尽杀绝。 |
三、成语延伸思考
“斩尽杀绝”虽然形象生动,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提倡。过度的暴力和极端手段往往带来更大的社会问题。在现代文明社会中,解决问题更应注重法治、沟通与协商,而非简单粗暴的“斩尽杀绝”。
四、总结
“斩尽杀绝”是一个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成语,表达了彻底消灭敌人的意思。它适用于描述战争、斗争等极端情境,但在日常生活中应谨慎使用,避免造成误解或负面情绪。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我们在语言表达中更加准确与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