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原文及翻译】“乐不思蜀”是一个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安于现状、忘记了自己的故乡或过去的经历,常带有贬义,表示人缺乏志向或责任感。
一、原文
>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 “禅遂率其群臣北面而拜,涕泣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刘禅(蜀汉后主)带领他的大臣们向魏国投降,跪拜称臣,并流着泪说:“这里很欢乐,不想回蜀了。”
二、翻译
- 原文: 禅遂率其群臣北面而拜,涕泣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 现代汉语翻译: 刘禅于是带领他的群臣朝北面跪拜称臣,流着眼泪说:“这里很快乐,不想回到蜀地了。”
三、总结与分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乐不思蜀 |
出处 |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
作者 | 陈寿 |
意思 | 安于现状,忘记故乡或过去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形容人缺乏志向 |
典故背景 | 蜀汉灭亡后,刘禅投降魏国,被迁至洛阳,仍安于享乐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批评人贪图安逸、不思进取 |
四、延伸理解
“乐不思蜀”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人生态度的写照。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一旦习惯了某种生活状态,就会逐渐失去奋斗的动力,甚至对曾经的梦想和责任都变得漠不关心。这种现象在职场、学习乃至个人成长中都有所体现。
但值得注意的是,成语本身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不能简单地将“乐不思蜀”等同于“懒惰”或“堕落”,它更多反映的是一种心理状态——即对当前环境的满足与对过去的疏离。
五、结语
“乐不思蜀”作为一个经典成语,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意义。它提醒我们,在享受当下生活的同时,也要不忘初衷,保持对未来的追求和对过去的尊重。唯有如此,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