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远法师在《沙门不敬王者论》中提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的观点,认为人的精神(即灵魂)依附于肉体而存在。当肉体存在时,精神也随之存在;一旦肉体消亡,精神也将随之消失。这一学说既是对当时流行的“神不灭论”和“因果轮回说”的批判,也是对佛教理论本土化的积极探索。
慧远强调物质与精神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与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一脉相承。同时,他也试图通过这一命题解决佛教信仰与中国传统礼教之间的矛盾,为僧侣争取独立地位提供理论依据。尽管这一主张后来并未成为主流观点,但它在中国思想史上留下了重要印记,并引发了关于生命本质、灵魂归宿等一系列深层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