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袒牵羊什么意思】“肉袒牵羊”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常用于描述战败或投降时的一种仪式性行为。这个词语在历史、文学和现代语境中都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但其具体含义和用法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一、
“肉袒牵羊”字面意思是“裸露上身并牵着羊”。这一行为源于古代战争中的投降仪式,象征着失败者向胜利者表示臣服与认罪。在古代中国,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种仪式被广泛采用,以表达对战胜者的尊重和服从。
“肉袒”指的是脱去上衣,露出身体,表示无武装、无抵抗;“牵羊”则是将羊作为礼物献上,象征着诚意与悔过。因此,“肉袒牵羊”不仅仅是一种动作,更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行为表达。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含义 | 来源 | 用法 | 现代意义 |
| 肉袒牵羊 | 裸露上身并牵着羊,表示投降或臣服 | 古代战争礼仪 | 常用于描写战败后的投降场景 | 表示认输、低头、顺从 |
| 肉袒 | 脱去上衣,露出身体 | 春秋战国时期 | 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 | 表示无抵抗、臣服 |
| 牵羊 | 牵着羊,作为礼物或象征 | 古代祭祀或投降仪式 | 多见于古代典籍 | 表示诚意、悔过 |
三、延伸说明
“肉袒牵羊”最早出现在《左传》等古籍中,如《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楚子围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意思是郑国国君脱去上衣,牵着羊迎接楚军,表示投降。
这一行为不仅是一种军事上的投降方式,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礼仪和秩序的重视。通过这样的仪式,失败者可以避免被屠杀,同时也能获得一定的尊严和生存机会。
在现代汉语中,“肉袒牵羊”虽然不再常用,但在一些文学作品或历史题材中,仍会被用来描绘战败或认输的情景,带有强烈的象征意味。
四、结语
“肉袒牵羊”是古代文化中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词汇,它不仅记录了战争中的一种投降方式,也反映了古人对于礼仪、尊严和臣服的理解。了解这一成语的背景和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历史与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