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什么意思】“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这句话出自《兰亭集序》(王羲之),原文为:“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意思是:人的寿命长短由自然规律决定,最终都会走向死亡。这句话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人生无常的感慨。
一、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是古代文人对生命和命运的一种深刻思考。其中:
- 修短:指生命的长短,即寿命。
- 随化:随着自然的变化、命运的安排。
- 终期于尽:最终都会走到尽头,即死亡。
整句话的意思是:人的寿命长短由自然规律决定,无法人为控制,最终都会归于消亡。这是一种对生命无常、人生短暂的感叹,也体现了古人对生死问题的哲学思考。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意思总结 |
修短 | 寿命的长短 | 《兰亭集序》 | 指人的寿命长短 |
随化 | 随着自然变化、命运安排 | 《兰亭集序》 | 表示生命不由人掌控,受自然规律支配 |
终期于尽 | 最终都会走向终结 | 《兰亭集序》 | 指生命终将结束,归于死亡 |
整体意思 | 人的寿命长短由自然决定,最终都会死亡 | 《兰亭集序》 | 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哲学思考 |
三、延伸理解
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通过描写一次文人雅集,抒发了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深切感慨。他并不只是单纯地表达哀伤,而是通过对自然和生命的观察,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影响,也成为后世文人面对生死问题时的重要精神寄托。
四、结语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不仅是对生命本质的描述,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揭示。它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正视生命,同时也要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死,这正是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