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既望望的意思?】在古文学习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词语的含义让人感到困惑,尤其是像“七月既望”这样的句子。其中“望”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将通过总结和表格的形式,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
一、
“七月既望”出自《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这句话的意思是:壬戌年秋天的七月十六日,苏轼与朋友乘船游览赤壁。
其中,“既望”是一个古代表示时间的术语,指的是农历每月的十六日。而“望”则指农历每月十五日,即月亮最圆的时候。因此,“既望”就是“已经过了望日”,也就是“望日后一天”。
所以,“望”在这里的意思是“月圆之时”,即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出处/用法 | 说明 |
七月既望 | 指农历七月十六日 | 《赤壁赋》 | “既”表示“已经”,“望”指农历十五日,合起来是“已过望日” |
望 | 农历每月十五日 | 古代历法 | 是月亮最圆的时候,常用于诗词中描写月夜或节日 |
既望 | 农历每月十六日 | 文言文中常见 | 表示“已经过了望日”,多用于描述时间 |
三、结语
“望”在古代汉语中常用来表示月亮最圆的那一天,即农历十五。而在“七月既望”中,“望”作为时间词,指的是农历十五,而“既望”则是指十六日。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天文现象的观察,也丰富了文学作品中的时间描写。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望”字在此处并非简单的“看”或“希望”,而是有其特定的历法意义。了解这些细节,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古文内容。
如需进一步探讨其他古文词汇,欢迎继续提问。